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举行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
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举行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
郧西王家坪红军小学举行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
5月29日,“随州——汉东形胜(xíngshèng)与千年文脉”特展在吴文化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。这是该馆(gāiguǎn)精心策划的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的第三展。
叶家山、义地(yìdì)岗、枣树林、文峰塔……近些年,随州屡有重大考古发现(fāxiàn)。此次,吴文化博物馆携手(xiéshǒu)随州博物馆、南阳市博物苑、襄阳市博物馆,依托(yītuō)最新(zuìxīn)的考古研究成果,以179件/套之多的文物,从“炎帝故里”“汉淮风云”“彼美汉东”三个单元纵观随州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。
噩仲方鼎、噩侯方罍、神面纹(wén)卣、神面纹尊、曾侯與铜编钟(biānzhōng)……在此次特展上,众多网红文物汇聚一堂。此前,它们常常出现在楚文化(chǔwénhuà)大展或青铜器大展中,人们被它们惊艳的同时,往往只记得它们青铜重器的身份(shēnfèn),而忘记了它们竟来自同一个地方——随州。
身处江左(jiāngzuǒ)腹地(fùdì),为何(wèihé)要做随州特展?在策划人陈曾路看来,随州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融汇聚之地,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个剖面,是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随州在哪里?它地处长江(chángjiāng)流域和淮河流域(huáihéliúyù)的(de)交汇地带,“西通宛洛,南达吴越,地当荆豫要冲,扼阻襄汉咽喉”。因地处汉水之东,古称“汉东之国”,是长江中游地区通往中原和关中地区的交通要道。
随州拥有两张(liǎngzhāng)世界级(shìjièjí)文化名片——“炎帝神农故里”和“中国编钟之乡”: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于此,开创了(le)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,随州因此被视为华人的“精神原乡”;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发掘,让一组沉睡2400年的青铜编钟惊世(jīngshì)再现,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,随州曾侯乙编钟不仅代表了先秦时期青铜铸造与音乐艺术的巅峰(diānfēng)成就,更是周代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(zàitǐ)。
随州之“随”,最早源于远古的“随氏族”,随地人类活动踪迹最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。至迟至西周早期,姬姓(xìng)的曾国和姞姓的噩国就已在随枣走廊封侯建邦,共同镇守南疆(nánjiāng),抵御(dǐyù)荆蛮,留下了惊艳世人的青铜文明(wénmíng),从其浮雕纹饰上可触摸到华夏文明的源头。
此次“随州——汉东形胜(xíngshèng)和千年文脉”特展中,“噩侯四器”(包括一件“噩侯方罍”、一对“神面纹卣”及一件“神面纹尊(zūn)”)将同观众见面(jiànmiàn),它们以其独特的神面纹饰与罕见的蓝紫色锈色闻名于世(wénmíngyúshì)。它们于2007年出土于随州安居羊子山一座噩侯的墓葬。
据文献记载,噩在商代(shāngdài)是地处山西乡宁一带(yīdài)的(de)(de)(de)方国,噩侯与姬昌、九侯并列三公。随州安居羊子山西周早期墓葬的发现(fāxiàn)说明此时噩国已迁封到随州,其东二十公里即是曾国叶家山贵族墓地。曾国是一个方圆不过二百公里的“大国”,噩当然是一蕞尔小国。然而,羊子山噩侯墓出土的大批青铜器,奇特、奢华、精美、工巧,不仅是西周早期,也是商周青铜器中的杰作和(hé)奇葩。蕞尔小国能(néng)拥有如此精美的青铜器极品,何人设计?哪里生产?如何使用?还都是一个未能完全解开的谜。
周王室衰微之际,各(gè)诸侯国间兵戎不断。曾国(céngguó)势力日渐扩张,为汉东诸国(zhūguó)之首。第二单元“汉淮(hànhuái)风云”从“随国为大”、“曾楚交锋”、“金戈铁马”三个小单元为观众展示了在这一时期曾国的风云变幻,显露出一方诸侯的赫赫威仪。
通过考古可知,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后代的封国,西周(xīzhōu)晚期—春秋早期,曾国实力强劲,进入辉煌状态,广交(guǎngjiāo)于汉淮地区的黄国、番国等诸侯,并一与楚国相抗衡。两国之间发生三次大战,即楚王三次伐随。曾国还一度打败了楚国,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。根据《史记楚世家》记载,楚成王(chǔchéngwáng)在(zài)继位之前与其(yǔqí)兄长熊艰产生矛盾,楚成王避难至随国(suíguó),随人协助他杀掉了熊艰并登上王位。也许由于曾楚间的这种密切关系,在春秋早中期(zhōngqī),楚曾两国多次联姻。
到春秋晚期,吴国伐楚,在(zài)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。此时的曾国依旧(yījiù)坚持(jiānchí)周礼的传统,救助楚昭王。到了战国时期,楚王熊章还作镈(bó)钟送于曾国。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最后楚国还是在战国中期后灭亡了曾国。
此次展览的(de)曾(céng)侯與铜编钟,和1978年同样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(cénghóuyǐ)编钟,同属曾国的国之重器。考古学者依据曾侯與编钟铭文(míngwén)的记载确认,曾国即是史书中记载的随国,一国两名,《左传》中“汉东之国随为大”说的就是随国(曾国)。
特展(tèzhǎn)第三单元“彼美汉东”为我们呈现了随州从秦汉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隋文帝杨坚(yángjiān)建国滥觞之地,国号“隋”即源于(yuányú)杨坚曾受封于随州。
为什么要做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(tèzhǎn)?
“茫茫禹迹,画为九州”。《尚书·禹贡》记述禹平洪水后,以重要山川为标志,将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九个(jiǔgè)区域,每区(měiqū)为一州,“九州”由此成为中国(zhōngguó)的代名词。
吴文化博物馆的“新九州”系列(xìliè)特展(tèzhǎn),脱迹于禹贡九州,又自有一番考量(kǎoliáng)。策展人陈曾路介绍说,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的初衷,是想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,通过十几个甚至几十个(jǐshígè)系列特展,回答“何以(héyǐ)中国”这样一个大问题(wèntí)。“我们希望在全国能够找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历史文化丰厚,文脉悠长、内容(nèiróng)多样(duōyàng)的地域,通过150件左右的文物,把它的地方历史发展,做(zuò)一个比较完整的、系统的梳理和呈现。”陈曾路认为,“何以中国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,它有着众多剖面,如果找出这些有代表性的区域,并把这些区域的历史文化梳理清楚,“何以中国”,自然就有了答案。此前,该馆已做了定州和荆州的特展,随州(suízhōu)是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中的第三展。
对一个区域历史文化梳理的过程(guòchéng),其实也是(shì)再发现的过程,那些曾经被解构或被遮蔽的,再次以“新鲜”的面目呈现。“像随州,不是只在先秦(xiānqín)的时候它是瑰丽的、灿烂(cànlàn)的,是有故事可讲的,实际上到(dào)了唐宋明清,同样有它的故事。所以,对于地方文脉的梳理,不能只看它的高潮,把其他的简单地忽略掉”。
随州也好,荆州也好,定州(dìngzhōu)也好,都有相似的情况发生。当忘记“噩侯四器”、曾侯(cénghóu)與铜编钟出自哪里的时候,“随州”在一定程度上被(bèi)解构了;当只知道定瓷的时候,“定州”其他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。“我们希望把灯能够(nénggòu)打到被我们忽视的地方(dìfāng),让大家看到,那些被忽视的点,同样瑰丽,同样值得我们心潮澎湃”。
三四年前,陈曾路在考察调研安徽寿县(shòuxiàn)的楚文化博物馆时,发现(fāxiàn)“楚文化不只局限在春秋战国时期,实际上到了汉唐甚至明清,都有它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些文物”,这让他有很深的触动,“不要只关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面,是不是换一种角度,换一种解读,能够(nénggòu)让我们更(gèng)客观(kèguān)、更全面、更全息?对于‘何以中国’能够有一个(yígè)更全面的或者说不一样角度的解读?”
为了让观众获取更多文物(wénwù)背后的历史(lìshǐ)文化信息,博物馆方面对每件文物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和展示,此外,还会有相关学术讲座帮助观众去从一件(yījiàn)文物去了解一个时代。
“新九州”系列特展像一列列车,带动观众穿越历史,抵达一个又一个有(yǒu)代表性的(de)地理区域。今年(jīnnián)下半年,继定州(dìngzhōu)、荆州和随州之后,这趟列车将抵达凉州站,该展将从文学意象中的凉州出发,展现想象的凉州和真实的凉州两者之间的异同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(zānglěi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