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咸宁咸安:碧水焕新 转型生金

体育正文 109 0

咸宁咸安:碧水焕新 转型生金

咸宁咸安:碧水焕新 转型生金

7月2日,漫步斧头湖畔,秀丽逶迤的湖面上白鹭翩跹,鱼儿在澄澈的湖水(húshuǐ)中(zhōng)欢快腾跃。 作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,斧头湖的生态平衡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(fāzhǎn)意义深远。通过泉水湖围垸4300亩的退(tuì)养殖转种植,不仅重塑了斧头湖的生态底色,更绘就(jiù)出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双赢(shuāngyíng)的绚丽画卷。 咸安区(xiánānqū)官埠桥镇泉水湖围垸曾是(shì)当地(dāngdì)重要的(de)水产养殖基地,4300亩鱼池不仅是30余户养殖户的生计来源,更承载着大家对富足生活的期盼(qīpàn)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工业污染、农业面源污染、生活废水等,造成了(le)斧头湖水体的富营养化。为守护这方碧水,咸安区果断按下转型“快进键”。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部署,明确官埠桥镇负责1300亩、区农业农村局负责3000亩的退养任务,将《咸宁市水域生态(shēngtài)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年行动方案》落到实处。 退养(yǎng)转型,难在“转观念”。“刚开始听到退养,心里直打鼓,养鱼养了(le)大半辈子,改种莲藕能行吗?”养殖户马大哥回忆起当时的忐忑(tǎntè),话语中满是不安。为打消群众顾虑,咸安区农业农村局(jú)组建10人专班,连续3个月走村入户。 除了“磨破嘴”,更要“迈开腿”。专班组织养殖户到周边生态(shēngtài)种植示范基地实地考察(shídìkǎochá)。看着示范基地里成片的藕(ǒu)田,马大哥一拍大腿:“看到人家(rénjiā)的藕田丰收时,我心里就有底(dǐ)了!”他带头承包了大片(dàpiàn)藕田,成了转型“排头兵”。在马大哥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养殖户放下担忧,签下种植合同。2025年3月1日,4300亩退养任务如期完成。 如今的泉水湖围垸(yuàn),3000亩鄂莲6号长势喜人,预计莲藕(ǒu)亩产3000斤;1300亩湘莲、水稻、水草立体(lìtǐ)种养区生机盎然。“藕带、莲藕、莲子,一茬接着一茬收,亩均收入比养鱼时还高!”马大哥掰着指头算账(suànzhàng)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 为了(wèile)让生态(shēngtài)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,咸安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环保执法大队还定期抽检,为生态成果保驾护航;技术培训专班常驻田间,手把手教种植户科学管理。 生态“高颜值”,正在带来经济(jīngjì)发展“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”。曾经的斧头湖蝶变为“城市绿肺”,不仅见证着咸安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更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与(yǔ)发展方式之变,是咸安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(jiùshì)金山银山”理念的鲜活注脚。 从“人水相争”到“人水相亲”,这场转型(zhuǎnxíng)不仅保住了生态家底,更(gèng)让村民端稳了“生态饭碗”。
咸宁咸安:碧水焕新 转型生金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